LOT 6057 16-17世纪 黄财神像 佛教文物其它 铜鎏金
Viewed 718 Frequency
Pre-bid 0 Frequency
Name
Size
Description
Translation provided by Youdao
高27cm
【出版】 《丝路梵华—吉泉斋藏古代佛教造像集珍》第134页,吉泉斋主编:文物出版社,2019。 扎什伦布寺风格 【注释】 1、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总第二三二期,故宫出版社,2014年5月,第77页。 2、熊文斌:《北京首都博物馆四世班禅大师铜像考》,《中国藏学》2011年S1期。 3、参见马云华:《清宫的扎什琍玛佛造像》,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总第二三二期,故宫出版社,2014年5月,第77-86页。 此尊铜鎏金造像,是公元16至17世纪西藏扎什伦布寺风格造像的典型作品。所谓扎什伦布寺风格,是指以后藏日喀则地区扎什伦布寺为中心而形成的一种造像艺术流派。公元17世纪以后,扎什伦布寺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所建立的甘丹颇章政权位于后藏地区的政教中心而盛极一时。传统观点认为,与扎什伦布寺相关的特征明确、具较高工艺水准的造像艺术流派即是这一时期所开创。同时,这种艺术流派的成型也和受雇于扎什伦布寺的一批尼泊尔匠师有直接的关系。 目前,存世的扎什伦布寺风格造像数量不在少数,其中以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最为集中。据统计,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四百余件相关作品,其中一部分附有黄条,清晰的记载了造像的来源。这些造像均是由当时西藏、青海、甘肃、蒙古等地的宗教首领、贵族以及满、汉官员所进献1,进献次数与造像数量则以雍正(公元1722-1735年在位)、乾隆(公元1736-1795年在位)两朝最为集中。同时,少部分带有题记的作品也是研究扎什伦布寺造像艺术源流的重要例证,其中以首都博物馆收藏的四世班禅肖像最为著名2。文献与实物相结合,可以勾勒出扎什伦布寺风格造像艺术的特点与铸造技术的基本轮廓。这些造像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清晰反映尼泊尔艺术影响的作品;另一类则体现出较强的西藏本土化艺术风格3。工艺技法方面,这些造像则通常以红铜合金铸造,胎体厚重,同时辅以鎏金。 这尊造像,是上述两种类型的完美体现。此尊造像为黄财神,其面容丰满,身体圆胖,大腹便便。右手持宝珠,左手握住吐宝鼬,舒坐于莲台上。从此尊黄财神像的宝冠、耳珰、璎珞,以及对身体的塑造上均可看出强烈的尼泊尔艺术影响;基座上的莲叶刻画成三层、叶尖上卷,这种形式的莲叶自16世纪后开始在尼泊尔造像中流行,在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一部分扎什伦布寺造像上也可以见到完全一致的莲叶形制。
Preview:
2020年10月16日-17日
Address:
北京国际饭店二层A厅
Start time: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You will be qualified after paid the deposit!
Online payment is available for this session.
Bidding for buyers is available,
please call u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Our hot line is400-010-3636 !
This session is a live auction,
available for online bidding and reserved bidding